劇情介紹
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從一個正在做刮臉的平凡工作的年輕人的肩膀上凝視著一間質樸的白色浴室。然后,在這個越南戰爭的寓言中,浴室很快就變成了染紅的剃須大屠殺的場所,因為自毀的男人進行了血腥的自殘行為。 本片是為一個長達一周的反戰示威而拍的,該示威的主題是“憤怒的藝術家反對戰爭”。當時,關于“越戰”的尖銳爭論正在把美國人分成兩個陣營,而我們可以把這部影片看做是斯科塞斯的政治表態。全片長6分鐘,用恐怖的畫面表現了一個年輕人如何對自己的臉進行摧殘。該片參加了1968年在比利時舉辦的雅克·勒杜實驗電影節(Jacques Ledoux’s 1968 Festival of Experimental Cinema),并且獲得了“金色時光獎”(Le Prix de L’Age d’Or)。拍攝該片所用的10卷愛克發彩色膠片系由比利時電影藝術館贊助。由斯科塞斯自編自導的《剃須記》是一個關于自我毀滅的血腥寓言。彼得·伯努斯 (Peter Bernuth) [6]飾演片名《剃須刀》的接受者,在浴室場景中,他不斷地剃掉頭發,然后剃掉皮膚。許多影評人將這個年輕人的自殘過程解釋為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自我毀滅性介入的隱喻,[7]是由影片的另類標題所引發的。一名年輕男子在刮胡子的過程中割傷了自己。很多。這部短片是越南戰爭的隱喻。一名男子走進一間極其干凈、無菌的浴室,專注于拋光的瓷器和閃亮的金屬圖案。然后他開始刮胡子。然而,當他的臉干凈后,他只會繼續刮胡子,直到刮破皮膚。鮮血覆蓋了他,落在他周圍,紅色與一塵不染的浴室形成鮮明對比。
展開全部
我要評分
給【剃須記】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