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安納托利·索洛尼岑 伊萬·拉皮科夫 尼古拉·格林科 尼古拉·謝爾蓋耶夫 伊爾瑪·拉烏什 尼古拉·布爾里亞耶夫 尤里·納扎羅夫 尤里·尼庫林 羅蘭·貝科夫
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簡介: 15世紀初,俄羅斯動蕩時期。著名圣像畫家安德烈·盧布廖夫(安納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飾)在大公的邀請下前往莫斯科為教堂作畫,受到了貴族式的服務與對待。然而,盧布廖夫卻身處在一個飽受韃靼人鐵蹄踐踏和充滿災難殘殺的悲慘時代。目睹了黎民百姓在大公暴政下的水深火熱,盧布廖夫毅然離開教堂返回修道院。不久,盧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進行圣像創作。然而面對居民被無辜的殘殺,教堂在戰火中被無情的摧毀,盧布廖夫再次陷入藝術與現實巨大反差的質疑之中,拒絕繼續作畫。1423年,韃靼人的軍隊終于被趕出俄羅斯的大地。在經歷了炮火、鮮血的錘煉洗禮后的盧布廖夫,終于完成了傳世名作《三位一體》的創作。 由蘇聯電影大師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執導的曠世史詩巨作《安德烈·盧布廖夫》,用塔式特有的詩化電影語言和如歷史壁畫一般的濃重畫筆,呈現了15世紀俄羅斯著名圣像畫家安德烈·盧布廖夫漂泊與抉擇的一生。本片榮獲1969年第22屆戛納電影節費比西獎。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盧布廖夫(Andrey Nikolayevich Lubylov)是蘇聯紅軍中的一名炮兵指揮官和英雄。他于1945年3月在東普魯士的戰斗中展現了出色的指揮能力和英勇勇敢的作戰精神,并因此被授予蘇聯最高榮譽稱號——列寧勛章。盧布廖夫出生于1921年7月25日,成長于烏拉爾山脈的一個農村家庭。1940年,他參軍入伍,成為一名炮兵士兵。在蘇德戰爭爆發后,他被派往前線,先后參加了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戰役等蘇聯紅軍的重要戰役。1945年春天,盧布廖夫所在的炮兵連隨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東普魯士地區。在攻占柏林前夕,蘇聯紅軍對該地區進行了全面的圍攻和攻堅戰斗。在戰斗中,盧布廖夫所在的炮兵連奮勇作戰,為蘇聯紅軍的進攻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援。他親自指揮炮兵部隊,對德國防線進行了精確打擊,并成功地保衛了蘇聯紅軍的進攻路線。1945年3月29日,盧布廖夫所在的炮兵連在東普魯士某地展開攻勢。在戰斗中,德軍的炮火不斷轟炸,但盧布廖夫始終堅守陣地,組織部隊進行反擊。在他的指揮下,炮兵連成功地消滅了多個德軍據點,并將一支德軍步兵連包圍殘殲。在整個戰斗中,盧布廖夫和他的炮兵連展現了出色的指揮能力和英勇勇敢的作戰精神,對蘇聯紅軍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